“乡镇电影院成了游戏厅,优秀剧种被历史尘封,草台班子露天表演,农民靠打麻将休闲……”3月12日,在湖北代表团驻地中苑宾馆,刘善桥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,“基层文化中的这些不和谐之音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。” 参加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前,刘善桥就基层文化现状做过深入调研。他说:“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建设和谐文化摆到了突出位置,我认为这十分必要和及时。” 刘善桥结合黄冈实际,就加快和谐文化建设谈了自己的调研心得。他分析说,当前构建和谐文化中我们仍然面临不少困境。例如,提升整体文化水平与经济基础薄弱的矛盾;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生态保护的矛盾;文化面向市场发展与价值示范的矛盾;等等。 他说,构建和谐文化,必须树立“文化GDP”的观念。他说:“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,也能创造出经济GDP那样的价值。美国的影视制造业、日本的动画制作、香港的旅游文化产业,都已超越了汽车、石油等传统产业。文化产业所创造的价值,已成为实实在在的文化GDP,而且是绿色GDP。” 刘善桥认为,在当前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情况下,必须形成处于主导、支配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,引领和谐文化的建设。“从黄冈实际出发,我们将充分利用黄冈的红色文化、名人文化资源,加强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教育;着力在构建和谐的心理结构上下功夫,确立互惠互利、双赢、多赢等新观念;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,把‘紧跟党走、敢拼敢闯、不怕牺牲’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。” 他说,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,可以有效增强和谐文化的普及力。在黄冈,由政府组织的一些重大节日庆典、纪念活动及地方文化节会,如“黄梅戏艺术节”、“罗田科技节”、“英山茶叶节”、“蕲春医药节”等,丰富了群众生活,寓教于乐。“我们还通过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,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,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培训和文体活动,让广大群众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先进文化,接受文化熏陶。” 建设和谐文化,最根本的是“人人享受文化,处处都有和谐”。刘善桥认为,只有全社会都公平享有文化发展成果,才能真正实现“人人享有平等追求、全面落实发展机会和权力”,才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。
|